1月340余次提及民营企业 一行两会为融资难“开药方”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11月1日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为企业开出舒筋活血的良方。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血脉通,增长才有力。民营经济支撑起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既是给民营企业“输血”,也是为经济发展助力。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金融系统积极为民企融资难“开药方”。人民网记者整理了近一个月内“一行两会”(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相关领导的公开发言、新闻稿件、政策文件等公开资料发现共提及“民营企业”340余次。

  实际上,今年,央行的四次降准已经净释放流动性2.3万亿元。水龙头已经打开,货币“蓄水池”已经就位。

  那么如何确保将水源精准灌溉到民营企业和最需要的地方?一行两会释放了哪些“真金白银”的政策信号?金融体系的改革将向哪个方向继续深入?

  一、深化改革 完善放贷体制机制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国金融服务对民营企业,特别是对中小微企业‘包容性’不足,存在体制、机制上的缺陷。”因此,银保监会将在未来持续深化改革,从完善体制机制入手,推动形成对民营企业“敢贷、能贷、愿贷”的信贷文化。

  “敢贷”,就是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尽职免责、纠错容错机制,加快制定配套措施,修订原有不合理制度。一方面,如果贷款出现了风险和损失,只要信贷人员、管理人员尽职履责,应该给予免责。另一方面,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风险管控,改善风险管理。

  “能贷”,就是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源向民营企业倾斜,将一定比例的贷款额度指定分给民营企业,确保民营企业始终保有充分的信贷空间。近期,银保监会公开表示,拟对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提出“一二五”的政策目标,即在新增的公司类贷款中,大型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不低于1/3,中小型银行不低于2/3,争取三年以后,银行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占新增公司类贷款的比例不低于50%。

  “愿贷”,就是重新审视、梳理和修订原有考核激励机制,使从事民营企业业务的员工所付出的精力、所承担的责任与所享受的考核激励相匹配。具体来说,就是指导银行改进内部业绩考核、评价和激励体系:信贷人员在支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做得好的,应给予更多的激励。最大程度地调动银行、保险员工服务民营企业的积极性。

  二、金融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发展“接地气”的小银行机构

  银保监会副主席王兆星认为,“加强小微企业、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应该在金融需求和供给两侧同时发力。”在金融供给侧的改革,就是要增加金融供给者。既要充分发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规模大、覆盖广、管理先进等优势,也必须发展一些贴近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小银行机构。

  正如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所说,城商行一直是服务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主力。比如江苏银行,今年上半年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505亿元,在全部贷款余额中占比42.27%,小企业在对公贷款中占比高达65%,超过了总数额的一半。


实际上,许多地方性的小银行机构,在服务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领域内,具有独特的优势,具体体现在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上。以浙江的泰隆银行为例。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系副教授唐涯介绍,泰隆银行采用“小米加步枪”模式,不依赖于企业报表,而是派一个个信贷员去企业蹲点,去记录企业的客流量、消费人群、消费趋势,以此来做数据的搜集和分析,得到当地贷款客户非常精准的画像。泰隆银行以此了解企业,提高风险把控的能力。

  所以,通过地方性银行为当地的中小企业融资,可以大大降低信息和交易成本。形成更加活跃、适度竞争、富有效率的多层次资本市场,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

相关产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