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投资必看!首批注册两家企业什么来头?

 6月14日晚间,证监会宣布首批两家科创板公司获准注册,分别是苏州华兴源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烟台睿创微纳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从所属行业来看,睿创微纳属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华兴源创属于专用设备制造业。

那么,这两家公司具体是做什么的?在各自的行业里地位如何?其“科创”的含金量是否足够?中证君将带您着重了解这两家公司的产品、业务、行业地位以及竞争现状,期待给您的科创板投资之旅提供帮助。

睿创微纳:

十年深耕红外热成像

公司自2009年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红外热成像核心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公司产品主要包括非制冷红外热成像MEMS芯片、红外热成像探测器、红外热成像机芯、红外热像仪及光电系统。也就是具备从芯片到机芯到整机系统的完整能力。


(图片来自招股书)

招股书显示,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军用及民用领域,其中民用产品广泛应用于安防监控、汽车辅助驾驶、户外运动、消费电子、工业测温、森林防火、医疗检测设备以及物联网等诸多领域。


(图片来自招股书)

红外探测是什么?

红外线是太阳光线中众多不可见光线中的一种,红外线是自然界中存在最为广泛的辐射,所有温度高于绝对零度(-273℃)的物质都不断地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红外线能量就越大。

红外探测器也就是用来探测目标物体的红外辐射的产品,可以分为制冷型探测器和非制冷型探测器。制冷型红外探测器工作时需要利用制冷机将温度制冷到零下170到200度左右,而非制冷型红外探测器可在室温下工作,无需低温制冷。长期以来,实现无需低温制冷的光子型红外探测器一直是学术和产业界一个重要的方向。

国际上开展现代红外探测技术是从1940年代开始的,美国霍尼韦尔公司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研发成功非制冷型红外探测器技术并于2000年前后实现商用。

我国是从1980年代开始制冷型红外探测器的研究,并在2010年实现了制冷型红外探测器的量产。在非制冷红外探测器方面,在2012年后,以睿创微纳、高德红外、大立科技为代表的几家企业在非制冷红外探测器技术上相继突破,才打破了欧美国家垄断的局面。

红外探测市场有多大?

红外热成像仪最早运用在军事领域,最重要的应用是昼夜观察和热目标探测。随着红外成像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各种适用于民用的低成本红外成像设备出现。


(图片来自招股书)

目前国际军用红外热成像仪市场主要被欧美发达国家企业主导占据,我国的军用市场仍处在大力追赶阶段。

民用红外热成像仪行业已充分实现市场化竞争,且民用市场增长幅度要远大于军用领域。红外热成像仪在民用市场消费额的快速增长主要来源于产品成本下降带来新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随着红外热成像仪在电力、建筑、执法、消防、车载等行业应用的推广,国际民用红外热成像仪行业将迎来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期。

 

(图片来自招股书)

根据Maxtech International及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预测,2023年全球民用红外市场规模将达到74.65亿美元。根据Yole《Uncooled Infrared Imagers and Detectors 2019》中的数据,2018年全球非制冷民用红外市场规模为29.48亿美元,预计2024年将达到44.24亿美元。


(图片来自招股书)

公司有哪些竞争对手?

公司国际上的竞争对手主要有FLIR和ULIS,这两家公司在民用消费等新兴市场领域野心勃勃。

ULIS是法国公司,为Sofradir Group下属子公司,设立于2002年。ULIS在欧洲、亚洲及北美市场均有覆盖,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安防、测温、国防、户外休闲等传统领域,并致力于开拓智能建筑、道路安全及汽车辅助驾驶等新兴领域。ULIS母公司Sofradir Group有超过30年的红外成像研发及生产经验。

美国公司FLIR,成立于1978年,纳斯达克上市公司,逾3000名员工,产品覆盖非常全面。目前在全球红外市场占有率第一。其用于手机的便携式红外热像仪产品,京东就有销售,价格在2999元/台左右。


(图片来自FLIR官网)

国内竞争对手主要是高德红外、大立科技、北方广微。


根据Yole Développement Group发布的《Ucooled Infrared Imagers and Detectors 2019》中的数据,2017年非制冷红外热像仪总销量约130万台/套,其中大立科技销量市场占有率1.6%,高德红外销量市场占有率0.2%。


(图片来自招股书)

睿创微纳处于什么地位?

公司销量市场占有率低于高德红外和大立科技。这主要是由于上述销量统计是整机销量口径,而公司产品销量中以探测器和机芯为主,整机销量较低,因此整机销量市场占有率低于高德红外和大立科技。

公司在经过交易所问询后补充竞争劣势时写道:

公司非制冷红外整机及系统应用研发能力弱,产品布局存在短板。公司设立至今,一直更加重视红外MEMS芯片、探测器等前端核心元器件的研发与设计,在红外MEMS传感器设计、芯片封装、探测器和机芯组装等方面投入资源较大,也培育出一支较为成熟的前端产品研发团队。但是,公司在非制冷红外整机及系统尤其是军用整机及系统研发方面投入较少,价格较高的整机及系统产品的缺失,使得公司收入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未来,随着上市带来更加便利的融资渠道以及更高的知名度,公司将在整机及系统方面吸引人才、加大投入,补足公司在产品类型和系统上的短板,进而优化公司产品布局,提高收入规模,增强抗风险能力。

华兴源创:

抢抓半导体国产替代机遇

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平板显示及集成电路的检测设备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应用于LCD与OLED平板显示、集成电路、汽车电子等行业。大众所熟知的苹果、三星、LG、夏普、京东方等全部与它保持着合作。尤其是公司进入苹果公司供应链,被认为是公司产品服务市场竞争力的体现。

2016年-2018年,苹果直接采购及指定第三方向华兴源创采购合计影响收入1.9亿元、5.8亿元和4.6亿元,占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6.72%、42.28%和45.73%。合计影响公司毛利1.1亿元、2.6亿元和2.5亿元,占毛利的比例分别为34.76%、41.96%和44.23%。

尤其是2017年,得益于苹果订单增长,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70亿元,扣非净利润2.9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5.50%和72.33%。


集成电路业务占比小,但后续可期

在把华兴源创与大众关切的“芯片“做关联时需要注意,公司在集成电路检测设备领域尚属于后来者,很多产品还处于客户验证阶段还没形成收入。交易所问询函也要求公司淡化与集成电路有关的表述。


(图片来自上交所问询函)


(图片来自公司答复上交所问询,单位:万元)

不过,公司表示,2017年公司成立集成电路事业部。两年来,公司建立了相应的研发团队。截至目前公司分别完成SoC测试机和平移式分选机的研发,其中测试机已交付到客户现场验证,分选机已实现小批量销售,其他项目如基于超大规模数模混合测试机平台的LCD/OLED显示驱动芯片测试板卡和RF(射频)芯片测试板卡,以及转塔式分选机正在推进研发过程中。

公司研发的超大规模数模混合芯片测试机平台是基于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可对应MCU(单片机)、RF(射频)芯片、CIS(图像传感)芯片、ASIC(专用数字)芯片、LCD/OLED Driver芯片等不同领域的测试。目前公司完成了CIS和ASIC芯片测试机的开发,CIS芯片测试机已经在CIS芯片全球出货量排名前几的厂商和国内的知名的封装测试厂现场应用验证,ASIC芯片测试机正在公司依据客户要求进行调试。

公司针对RF(射频)芯片测试的测试板卡正在研发试做过程中,测试频率可以达到7.5Ghz,可以覆盖5G终端射频芯片的测试,主要测试项包括DC测试、射频性能测试和协议测试等,同时针对5G的测试协议也在同步开发当中。一旦研发认证完成,有望填补国内空白并加速5G产业链的国产化进度。

与此同时,公司在平板显示检测领域电源控制、自动化、图像识别方面的研发成果和消费电子行业客户积累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在超大规模数模混合芯片测试技术方面的人才和研发储备,开发针对电池管理系统芯片的检测设备,可用于智能手机锂电池管理系统芯片的电流、电压、时间、温度、回路内阻等高精度电性能测试、I2C通信类协议测试、固件烧录情况测试等。目前公司电池管理系统芯片检测设备已经获得国际知名消费电子企业认证,且已与多家客户签订订单,总金额超过3亿元,相关检测设备已陆续交付。

综上,发展集成电路测试设备是报告期内(2016年-2018年)公司重要战略布局,是公司研发投入的重点方向之一,报告期内已实现部分相关设备的销售。目前,集成电路领域相关检测业务已成为公司主营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自主研发的超大规模 SOC 测试机目前已交付多家标杆客户验证、针对射频芯片测试的测试板卡正在研发试做过程中,电池管理系统芯片检测设备已获较大规模订单并已陆续交付,预计2019 年集成电路检测领域的收入将大幅增加,为公司贡献新的利润增长点,进一步增强公司综合实力及核心竞争力。

公司在招股书中也提及,在集成电路测试设备领域,多年来相关产业技术几乎全部被美国及日本等少数厂商垄断。在我国,市场规模占比66%的超大规模SOC芯片(系统级芯片)测试机及24%的存储类芯片测试机等主要依赖进口。集成电路的国产化势必向着装备国产化方向传导,国产设备进口替代趋势将越趋明显,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平板显示检测市场广阔

显示产业目前有两个确定趋势:第一,全球液晶面板(LCD)产能向中国大陆转移趋势非常清晰,根据Wits View数据,2017年大陆LCD面板产能为3.61亿片,占全球产能的46.4%,居全球首位。

第二,OLED发展劲头十足,柔性AMOLED占比提升。IHS统计数据显示,预计2022年,全球OLED出货量将超过9亿片,CAGR为14.2%;结构上柔性AMOLED占比将显著提升,预计2020年将达到3.357亿片。中国OLED产线投资密集,6代投资金额超过2000亿元.

这都有利于检测设备的投入,因为面板显示厂商在增加产线建设时都会直接配备显示检测设备。检测设备贯穿显示面板制造全程。如下图,面板生产包含阵列(Array)-成盒(Cell)-模组(Module)三大制程,检测环节是各制程生产中的必备环节,以保证各段生产制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达到提升产线整体良率的目的。


(图片来自招股书)

后段检测设备国产化程度高,但前段和中段依然主要被外资所占据。

公司所处行业有哪些竞争者?

平板显示检测设备企业历经十余年发展,目前在相关领域解决方案上以及产品供应上趋于成熟,从全球企业来看,主要集中于四大阵营:(1)韩国设备企业;(2)日本设备企业;(3)中国台湾设备企业;(4)中国大陆设备企业。

公司在中国大陆的主要竞争对手为A股上市公司精测电子,还有部分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企业。


精测电子成立于2006年,主营产品为平板显示检测系统,专注于平板显示检测系统业务,客户已涵盖国内各主要面板、模组厂商,如京东方、华星光电、惠科电子等,以及在国内建有生产基地的韩国、日本、中国台湾地区的面板、模组厂商,如富士康、友达、群创光电等。


目前集成电路设备产业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荷兰等少数国家,随着市场竞争加剧,行业垄断进一步加剧,市场格局逐渐固化形成大者恒大态势。Applied Materials(应用材料)、东京电子、ASML、泛林半导体设备等主要厂商合计占到全球半导体设备约60%的市场份额,在每个细分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均超过30%,在特定领域单一公司的市场占有率甚至超过80%。尽管国产企业近几年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国际巨头相比,规模和份额仍然偏小。

在测试机领域,国内企业近几年进步较大,但是与国际巨头相比,规模和市场法份额仍然偏小,主要企业包括国际企业泰瑞达(Teradyne)、爱德万测试(ADVANTEST)、科休半导体(COHU)以及国内企业华峰测控、长川科技等。

相关产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