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赋能:助力中国企业融入全球供应链

 2018年8月29日,第六届全球供应链大会在上海隆重开幕。本次大会以“数字重塑、协同赋能”为主题,汇聚了包括采购与供应链领域的平台企业、龙头企业、行业专家、企业家及主流媒体等1000余人,共同探讨如何建立生态赋能体系,推动中国企业融入全球供应链网络体系。

企业也应该有个“朋友圈”

每个人都有一个“朋友圈”,企业也需要“朋友圈”吗?

本次全球供应链大会上,一个很有趣的话题是企业也需要“朋友圈”,尤其是融入全球供应链中,更是需要“朋友圈”,但是这个“朋友圈”从何而建呢?

与会演讲嘉宾指出,发达国家大中型企业基本上都进入“采购驱动型”的模式。如波音公司经历了“自行研发生产—— 生产全球化—— 全球供应链”三个阶段,“全球供应链”阶段是指波音将设计和开发分摊给全球供应伙伴,供应商的角色由原来的零部件生产供应者转变为产品零部件总成的参与设计者,这样通过充分利用全球供应商资源,加快了市场反应速度,减少自身投资和削减成本,分散研制风险,提升生产效率,缩短飞机的开发周期,推动了全球销售和市场占有率,波音也就建立了自己的全球供应“朋友圈”。

 

与会演讲嘉宾还举出德国的例子来说明,中小企业是德国工业和服务业的中坚力量,对经济的贡献占比超越全球任何国家,其“全球供应链”模式同样值得称道。它们不做多元化,认为多元化战略只会分散公司的精力,它们把自己的全部资源投入到某一细分市场,并在很多细分行业都是真正的 “隐形冠军”,它们只关注采购商关注的东西并确保超越竞争对手,它们通过拓展全球市场来弥补专业化程度高的弊端。它们认为“市场和技术”是两个同等重要的驱动力,它们让懂技术的人与客户进行紧密接触和交流。由此,它们也与全球供应链建立了“朋友圈”——因为这位德国“企业朋友”不可或缺。

Zber全球供应链交易协同平台负责人认为,企业的“朋友圈”应该从采购入手,让供应商都成为你的合作伙伴,如果要融入全球供应链网络,则需要建立全球供应链的“朋友圈”,而供应链协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让这一切都成为现实,能够让海外采购商与中国供应商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的开展高效协同。中国大部分企业都是“销售驱动型”模式,供应链上主要环节都是独自完成的,如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等,但是重点关注销售,因为销售能够直接创造营收,因此“销售驱动型”也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的一个重要标签,价格竞争乃至价格战也就在所难免。正因为中国企业大多是“销售驱动型”,不重视或“不善待”自己的供应商,没有将供应商当作合作伙伴或者战略伙伴,更妄论商场上的命运共同体,加上不重视信誉,如此也就没有了自己企业的“朋友圈”。

不是非要删除“中间层”

一谈到电子商务,相信很多人大脑中都跳出“B2C”、“C2C”、“B2B”等词汇,基本上都是一个意思:通过一个平台干掉原来的中间层!

本次全球供应链大会上,另外一个很有趣的话题是电子商务并不一定要干掉中间层,尤其是全球供应链交易,更是需要强大的“中间层”,但是这个“中间层”主要做什么呢?

与会演讲嘉宾指出,中国的跨国贸易,一是企业直接自己做外贸,成本很高也未必专业,加之企业在银行积累的信用不够,导致很多长期协作的“大单子”无法承接,也会因此丧失很好的贸易机会。二是依靠B2B跨境平台,这类则都以信息服务类平台为主流,只能部分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事实上,信息过于泛滥也造成无法识别真实信息),无法真正解决中国企业缺订单、缺资金、缺品牌、缺信用、成本高、效率低等实际问题,也无法解决跨境贸易涉及的金额大、票据复杂等问题,尤其对于工业品而言,很多产品只是整个产业链条的中间产品,交易附加的服务非常重要,目前B2B跨境电商平台很难满足,因此很多大额、非现货交易的买卖双方还是选择线下达成交易的方式。

Zber全球供应链交易协同平台,是中德两国总理见证的“采购驱动型”电子商务模式,其负责人认为,全球贸易的核心是信用,一般情况下,海外采购商担忧中国供应商是否有能力、有信誉、有计划性、交易条件能否满足、违约后是否有快速的救济渠道等问题,而这些就需要“中间层”来帮助解决,如战略寻源、供应商寻找、采购委托、供应商审核、供应商信誉评级、生产过程监督、违约赔付、融资方案提供、外贸综合服务、数据风控体系、供应链数字化协同等系列问题。如此,不仅不能够删除“中间层”,还应该加强“中间层”。

供应链需要“金融力”

如果要问企业目前最需要的是什么,相信绝大多数企业都会回答“缺资金”,但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这个问题已经喊了很久了。本次全球供应链大会上,一个很重要的话题是如何通过供应链的创新应用让实体经济获得“金融力”的加持?

Zber全球供应链交易协同平台负责人认为,供应链金融喧嚣了很久,也分别有业界称之为的1.0、2.0、3.0、4.0版本,但是供应链金融真正成功的却很少,或者还没有触及企业的根本需求。如跨境交易条件问题,国内的供应商没有收到预付款前提下需要资金去采购,但是由于单一主体信用限制导致无法获得银行的低成本融资,而如果增加担保机构等服务机构参与,往往又要产生额外的成本,当然还需要很多附加条件才能够完成。如果不是银行融资而是社会融资,高企的资金成本又难以承受等。目前这些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

作为央企的中国电建下属的电建贸易服务公司参加了本次论坛,其市场部副总经理刘东指出,“央企+平台”的联合创新,使央企原有的品牌、资金、信用和服务等资源发挥了作用,而一旦央企作为主体参与了大额的交易活动,上面所面临的金融难题就获得了解决。因为海外采购商可以与央企机构签署交易协议,然后央企机构与国内供应商签署协议,央企机构可以根据国内供应商的评级给予相应的预付款,如此就解决了国内供应商需要资金备货生产的问题。当然,央企机构需要平台等提供供应链数字化风控和履约担保来实现风险闭环。

“供应链金融的开展,需要能够参与供应链环节之中,而参与到供应链环节往往十分困难,因为核心企业一般不给予配合,这就涉及“先有鸡和先有蛋”的问题。企业都是趋利的,如果能够给它订单和金融,它就原意“开放”供应链,同时能够提供供应链数字化支持,在实现数字化风险管控的基础上,供应链金融也就自然有了。如此组合赋能,就能够产生了“金融力”。Zber全球供应链交易协同平台负责人表示。

全球供应链更需 “生态圈”

工业经济走向数字经济,单一经济走向平台经济的大背景下,很多人都越来越关注到“生态圈”。尤其是全球供应链模式下的复杂国际贸易环境中, “生态圈”也是不能够回避的话题。本次全球供应链大会上,与会演讲嘉宾也很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

Zber全球供应链交易协同平台负责人指出,如果将海外诸多优质采购商和国内诸多优质供应商称之为“N”的话,那么中间需要一个巨大的“N”,而这个巨大的“N”就应该是一个庞大的“生态圈”。这个“生态圈”需要解决全球供应链交易项下的一些具体问题。如优质供应商选择问题,包括供应商审核与准入、线下验厂服务、供应商的信誉评级、供应商信息管理、供应商商品展示等;如交易条件达成问题,包括为海外采购商提供融资、国内供应商提供融资等;如生产过程监督问题,需要通过数字化技术做到生产过程的实时可视化监督;如针对海外采购企业对中国供应商的履约意愿、履约能力的认可度和信任度较低的现实,需要第三方担保机构对供应商的履约提供担保,当然,担保还需要一些相关方面的支持才能够实现;如质量检验问题,需要专业的机构提供服务;如外贸综合服务问题,需要相关机构提供“一站式”服务;如供应链金融风控,需要通过供应链数字化工具实现采购数字化、供应商信息可视化、资金流可视化、供应链可视化、生产监督可视化、物流可视化等;如供应链金融服务,需要银行、保理、基金、券商机构等共同参与;如针对国内供应商与海外采购商无法实现实时数据共享和快速做出响应,信息流传递不畅,以及海外采购商因此难以及时获得供应商的履约过程信息,经常要面临供给不稳定、企业间合作性与协调性差、供应链风险增加、供应链运作质量和效率下降等问题,需要建立全球供应链协同的IT技术提供支撑,包括采购寻源、询比价/竞价、合同、订单、发货/收货、发票/支付等采购端所需要的供应链数字化协同。当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所有的角色汇集在一起,就构成了中国企业融入全球供应链的庞大“生态圈”。

与会专家认为,中美贸易战的大背景下,让更多的国人重新认识了中国企业融入全球供应链的重要性、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唯有构建起一个强大的、能够有机联系的赋能生态,为中国企业进行全方位赋能,才能够快速、深入推动中国企业融入全球供应链网络体系。

相关产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