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家企业参与制定标准386项

近日,温岭市泵业协会发布并实施了T/WLBY 01-2019《泵用永磁同步电动机系统》团体标准,该标准由利欧集团浙江泵业有限公司主导起草,新界泵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元泵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东音泵业股份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联合参与编制。这也是我市发布的全国首个泵用永磁电机团体标准。目前,该标准已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上备案。

东部数控去年主导起草了《卧式矩形导轨数控车床》“浙江制造”标准。
我市发布全国首个泵用永磁电机团体标准
随着国家节能改造的要求以及我国工业自动化产业的发展,很多行业早已开始使用永磁同步电动机作为主要的动力输出,但是在商业、工业用途的水泵领域,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
相比当前小型水泵、空压机、真空泵所依赖的小型感应异步电机,永磁电机产品性能更好,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智能化、绿色节能等优点,这是控制难、能耗高的异步电机所不及的。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之下,新技术、好技术自然成了企业争夺市场的利器,而永磁电机与泵一体化技术就是企业之间暗自较劲的目标之一。“温岭泵企中,90%以上使用的还是异步电机。相比这类传统电机,永磁电机体积更小、更环保,效率也更高,而且能更好地与互联网对接,如果能大量利用永磁电机配套小型泵,那么,泵与电机产业将进入新时期。”

去年九洲电机主导起草的《电动自行车用轮毂电动机》“浙江制造”标准发布。
据了解,这两年温岭已经率先将永磁电机成功嫁接到水泵上。利欧、新界、东音、大元等多家公司都不约而同地开展了研发工作。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泵用永磁同步电动机系统》团体标准出炉。
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泵用永磁同步电动机系统》团体标准规定了泵用永磁同步电动机系统的组成、型号与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检验规则、交付准备的要求,是国内首个泵用永磁电机领域的团体标准,填补了泵用永磁同步电动机系统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上的空白,体现了国内水泵行业的先进技术水平。
该标准适用于电动机效率为IE5的泵用永磁同步电动机系统的设计、生产及检验,其电动机效率符合国际顶尖IE5能效标准要求,配套控制器效率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流体化风道设计工艺能兼顾电动机和控制器的散热,尺寸设计标准更利于节能改造,技术优化大大降低了电磁噪音,并且具备恒压模式和手动调速模式,为泵类产品智能化创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技术支持。

利欧、新界等企业主导起草的《泵用永磁同步电动机系统》团体标准已发布。
45家泵与电机企业参与85项标准制定
除了《泵用永磁同步电动机系统》团体标准,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在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中,首次将团体标准纳入我国标准体系,提出了“培育和发展团体标准”的重大改革举措。2016年,国家质检总局、国标委下发了《关于培育和发展团体标准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团体标准制定的主体、范围等,保障了团体标准的健康有序发展。此后,团体标准就成为了标准化工作落实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根本与切实之举,是政府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工具,是企业获得竞争能力和引领发展的重要条件,在深化标准化改革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泵与电机产业是我市第一支柱产业。全国泵业7家上市企业中,温岭独占4家。去年年初,台州市委、市政府更是将泵与电机产业列为台州‘七大千亿’产业集群之一。为此,市市场监管局全速推动泵与电机产业扩能提质,全力推进泵与电机产业结构优化,全面提升泵与电机产业高质量发展。”他说,“围绕我市标准化战略部署和泵与电机产业发展实际需求,市市场监管局以‘标准领跑者’工程为引领,进一步完善泵与电机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引导泵与电机企业和社会团体创建各级标准化试点项目,指导泵与电机龙头企业总结提炼生产技术经验,编制形成各类优质标准,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企业创新技术转化应用,抢占国际话语权。”
截至目前,全市45家泵与电机企业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34项、行业标准44项、“浙江制造”团体标准5项、其他团体标准2项,新界泵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小型污水污物潜水电泵》于2015年8月发布,为全省首个泵类“浙江制造”团体标准,利欧集团浙江泵业有限公司的“泵(电机)智能制造基地节能标准化示范创建”2018年被列入国家节能标准化示范创建项目,为泵与电机企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提供了技术支持,为完善泵与电机领域标准体系开辟了新路径,也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标准供给。
“为了鼓励更多企业参与到标准的制定中来,我市还制定了专项鼓励政策,激发行业转型活力,对主导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品字标浙江制造’标准、行业标准、省级地方标准、团体标准起草工作的企业,分别一次性补助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15万元、5万元、3万元。去年,全市参与标准制修订的23家泵与电机企业获补助资金294万元。”他说。

去年大江实业主导起草了8项团体标准。
“一流企业定标准”已成不少企业共识
不单单是泵与电机行业,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温岭企业参与到标准制定的行列之中。“三流的企业卖技术,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一流的企业定标准”,已成了不少企业的共识。
“任何质量问题的出现要么是标准有问题,要么就是没有按标准执行。”作为大江实业的董事长,杨明军这几年对标准愈加重视,没有标准与不按标准、流程、制度来执行,是他最不能容忍的事。
去年,中国五金交电化工商业协会发布了8项相关行业的团体标准,而这8项标准,台州大江实业有限公司是唯一主导起草的企业。去年,大江实业还主导起草了《气动地板打钉机》“浙江制造”标准。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标准的制定,能够对这个行业有所提升。同时,对于我们来说,制定标准的过程,也是我们提升产品质量、优化企业管理、降低生产成本的一个过程,会让我们在以后的市场竞争中更有优势。”大江实业工程部经理杨涛说。
“让每件产品的质量都能在标准内得到有效控制,这就是我们开始重视标准建设的理由。”他说,他们曾经遇到过因为标准不明确和客户扯皮的事情,从此以后,公司就开始重视标准。“现在,我们和客户谈合作,首先就会和他们谈好生产标准,签订技术协议、验收协议等,生产时完全按标准来。而且我们的标准不是纸上谈兵,我们和客户谈好生产标准后,要求生产人员、技术人员深入客户的现场,了解他们的使用情况,生产出真正适合他们的产品。”
包括大江实业在内,截至目前,我市已有135家企业主导或参与起草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124项、行业标准162项、省级地方标准5项、“浙江制造”团体标准24项、其他团体标准70项。其中,去年我市就有62家企业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11项、行业标准29项、“浙江制造”团体标准13项、其他团体标准42项。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团体标准中,温岭市机床装备行业协会发布了59项团体标准。
机床工具产业是我市的主导产业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数控机床、工量刃具为主的产业格局,集制造、销售、研发于一体的产业体系。
为提升温岭机床工具产业整体质量水平及区域品牌形象,把温岭机床工具产业打造成全国机床工具行业的领航者,2015年,在市政府的引导下,决定建立高于国家标准的专业化联盟标准,以规范统一机床工具产品质量,提升机床工具行业整体产品质量水平。2015年11月,我市成立温岭机床装备标准联盟、温岭工量刃具标准联盟,温岭市大众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等11家机床装备企业及浙江上优刀具有限公司等10家工量刃具企业成为了标准联盟成员。去年3月,温岭机床装备行业协会被列入国家标准委员会全国第二批团体标准试点单位,多项标准入选全国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

新界主导或参与起草标准60多项。
以标准为界,让企业在良性的轨道里竞争
“我希望通过标准的立项与标准的制定,来带动机床制造行业的发展,让温岭制造在全球更有影响力。”“我希望通过标准的制定,更好地与国内好的企业对标,和国际企业对标,去掌握行业的话语权。”“想要在行业领先就必须做到技术领先、品牌领先、市场占有率领先,那么用什么证明你已经有这个实力了呢?我认为标准可以作为第三方佐证,通过标准的制定,在加强企业对标准的理解,在品质提升的同时,也能让同行在数据上看到你的实力……”
这几年,记者在走访企业时,接触过不少主导起草过各类标准或者正在主导起草标准的企业,虽然对于标准制定的原因,他们说法不同,但是标准对一家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他们是有共识的:能够划下竞争底线,能够提升自己,能够证明实力,能够掌握行业话语权……
此前,就有企业老板对记者说过,自己不怕竞争,但是,所有的竞争都需要有规则,不能恶性竞争。一旦陷入恶性竞争,就容易破坏口碑,未来想要重新塑造口碑就非常难了。
而想让企业进入良性竞争的轨道里,就需要标准来引导,让企业在标准之上互相竞争,促进自我提升,这才是良好的企业成长氛围、经济升级氛围。
事实上,我市民营经济呈现块状特征,发展存在“低小散”等先天缺陷。想要避免低层面的“价格战”,有时候就需要标准这根牵引绳,无论是泵与电机行业,还是机床工具产业,或是鞋业,都需要依靠科学的标准,以标准来提升质量,以质量来拓展市场,让我市的块状经济更好地向产业集群转型。
在记者看来,标准于企业而言,意味着规则,意味着通行证,意味着话语权,更意味着一种全新的全球高级竞争形态。
可以说,一家企业能够参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制定,正是其综合实力的体现。参与有关标准的起草,也意味着对产品标准的掌握、领会能先行一步,可促进企业快速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大大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以此来占领产业发展的制高点。相对其他企业来讲,先行拿到了进入市场的入场券,在占领市场方面就拥有了天然优势,而且还能拥有更多话语权,协同监管部门打击不达标产品,形成更大的竞争优势,不用被人牵着鼻子走……
不过,虽然参与制定标准是企业发展的一条快车道,却不是谁都能走的捷径。首先,能参与制定标准的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声誉一般都颇高,在本行业有较强的影响力,获得了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的认可。其次,起草标准需经过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相关数据需要做无数次的反复论证试验才能确定。同时,要考虑各种危险指标、第三方的权威论证反馈等。一项标准的出台需要大量精力,人力、物力、审查等各项投入,也需要一笔很大的资金。
所以,在制定标准中,龙头企业往往是先锋。龙头企业通过自身的改善和发展,有的标准甚至高于现行国家标准,以此来淘汰落后企业,这也更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的升级和转型。
当然,在标准制定的路上,大企业不仅仅是主动作为,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更要勇于创新,开阔视野,积极寻求相关部门的技术支持,通过技术的标准化和管理的标准化来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政府也需要政策倾斜,积极引导企业参与其中。

相关产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