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记 出口信用保险助小微企业渡难关

 □记者 李梦溪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保”)迅速推出多项政策措施,积极推进“无接触”承保流程,加快理赔进度,出台医疗物资进口承保政策,涵盖承保、理赔、融资等诸多层面,全力帮助小微外贸企业纾困解难。


“无接触”式服务止损

疫情发生后,中国信保不断扩大线上服务渠道,在微信平台开设疫情期间在线客服,并向社会公布各地区小微企业服务专线。

广东一家小微企业就通过中国信保“无接触”式服务及时避免了损失。春节过后,该企业遭遇海外买方无故拖欠全部货款。企业多次联系买方无果,无奈向中国信保求助。中国信保迅速介入,在线指导客户报损并跟进案件,有效避免了损失。“防疫情,保收汇,不见面,线上办,帮助企业与疫情赛跑。”中国信保有关负责人表示。

中国信保在疫情期间帮扶小微企业,不仅体现在服务上,还有技术、产品、投保流程等方方面面。

2月10日,中国信保与山东省商务厅等部门主动配合,创新利用“单一窗口”“无接触”的承保方式为山东省小微出口企业提供保险服务。截至目前,全省超过2000家小微外贸企业已通过中国(山东)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官方网站线上投保模式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

不仅仅是山东,江苏、上海、福建等多地的中国信保分支机构通过“单一窗口”、信保通、微信平台等电子化手段,陆续推出针对小微企业的专项服务措施,涉及政策咨询、风险预警、外经贸信息等方面。

快速理赔助企业复工

2月3日,中国信保收到一则求助信息:“我们准备复工生产,但现在资金周转不开!”发信方是上海一家从事农产品生产的小微企业,海外买方拖欠了企业的货款。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春节遭遇新冠肺炎疫情,该企业为保障居民生活需求提前复工。

然而,这笔货款的拖欠,使企业面临巨大的资金流转压力。在了解到该企业紧急情况后,中国信保迅速在线上完成赔付通知书交互,提前与银行确认赔款支付方式,2月4日,向企业支付赔款3.5万美元,帮助企业缓解资金流转压力,支持企业提前复工,为江浙沪地区供应鲜货,保障居民生活。

“春节前客人不提货,现在滞港费挤压,物流不复工,资金压力大……”谈及节后复工情况,许多小微企业忧心忡忡。对此,中国信保出台多条措施,优先处理受疫情影响出口企业的出险理赔,简化程序,在贸易真实的情况下适当放宽理赔条件。

作为外贸大市,浙江宁波拥有超过数十万家小微企业,疫情给企业复工带来较大影响。但随着中国信保理赔服务绿色通道的落地,广大小微企业复工正在有序推进。2月10日,宁波复工首日,19家企业收到中国信保的一份大礼——800余万元的赔款,这是中国信保加紧受理并向宁波中小微企业集中支付的首批赔款。

特事特办保障物资进口

在做好支持出口的同时,中国信保的进口预付款保险专项政策也扩大到了小微企业,确保防疫物资驰援防疫一线。近日,在接到北京一家小微企业的求助信息后,中国信保连夜成立专项工作组,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了海外资信调查、业务承保审批等一系列工作,帮助企业从海外进口体温仪等防疫物资。

虽然有了中国信保进口预付款保险的支持,但融资难仍然是摆在小微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为支持企业有充裕资金用于加快和扩大生产,中国信保不断加大融资支持力度,积极推动与十余家银行合作开展进口预付款保险保单融资服务。例如,中国信保与建设银行继去年9月共同推出“信保贷”帮助小微企业解决出口融资难题之后,在疫情期间,双方针对防疫物资采购的进口预付款保险保单融资措施也在加紧落地。

在抗疫过程中,针对外贸企业如何平稳有序开展业务、有效控制风险和减少损失等问题,中国信保积极呼吁外贸企业要积极利用保险的托底功能,并给出了6项建议:排查在手订单,关注履约风险;梳理供货渠道,关注上游风险;谋划替代方案,最大程度减损;跟踪物流情况,关注拒收风险,如买方拒收货物,应结合实际情况积极进行货物处理,采取放货原买方、转卖、退运等方式减少损失,同时向中国信保提交货物处理预案;敦促买方履约,关注收汇风险,如买方以疫情等原因为由拒付货款,可根据保险合同要求,按时向中国信保报损或申请索赔,由保险双方共同开展减损工作;留存必要证据,维护自身权益。

中国信保董事长、党委书记宋曙光表示,下一步,中国信保将继续帮助广大小微企业坚定信心、有序复工复产,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更大力量。

记者观察:用好出口信用保险这张牌

2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提出,要支持外贸企业抓紧复工生产,加大贸易融资支持,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此前,商务部也发文提出,外贸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面临困难,各商会将协助有需求的企业,无偿出具因疫情导致未能按时履约交货的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

协助外贸企业复工政策频出,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外贸企业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遭遇。由于春节后工厂停工,部分外贸公司供应链受限,库存和货期均出现问题,导致资金链承受巨大压力。此外,由于有些企业处于半复工状态,意向订单会因疫情而中止或推迟,从而牺牲大量前期工作。面对新业务,在对接时沟通成本增大,订单也出现下滑。

面对疫情带来的影响和冲击,除了倚杖外贸企业自身应对危机的能力及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外,外贸企业尤其是小微外贸企业,应该学会“借力打力”,用好“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这张牌。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是国际通行的贸易促进工具,也是我国法定的三大贸易促进工具之一。这一国家信用支撑下的“逆周期”政策工具,在当前疫情防控的形势下具有独特而有效的作用。可以说,出口信用保险保障范围覆盖企业在出口中的绝大部分收汇风险,包括通过商业机制难以承保的出口目的国(地区)贸易管制、外汇管制、战争和动乱等政治风险,为企业收汇风险保障提供坚强后盾。

目前,我国正在全力以赴应对疫情,世卫组织高度评价了中方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展,强调不建议限制转移、贸易与流动。由此可见,虽然外贸业务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但在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外贸企业终将渡过难关。

相关产品

评论